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杨莉 张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运河为媒。6月17日,以“大运河古为今用 新时代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在大运河最南端——杭州市临平区举行。数十位来自中国大运河沿线的古镇代表,以及历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大运河畔。
新时代,我们该怎样重新认识运河文化?运河沿线古镇,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现场,一场关于运河古镇保护与创新之路的讨论,给出了启示。
产业赋能
研学让运河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大运河是一条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文化长廊,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和教育价值。
如何能够通俗易懂地让各个年龄层的人群,都能理解和领会悠久的历史文化?研学,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研讨会上,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古镇代表与中国美院国家造型艺术实验示范中心代表共同签署了《大运河研学游线倡议书》,呼吁联盟成员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打造具有特色和品质的大运河研学游线,促进大运河沿线古镇间的研学合作与交流,提升研学品质与水平,让更多人感悟大运河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2500年大运河开发过程中,如果我们能读懂大运河的历史,包括时代的更迭和城市兴衰,我们就能够给孩子培养一种特别的历史观,通过整个运河的观察,了解这个城市,包括历史、地理、建筑、非遗等各方面。”芝士原点苏州研学负责人张俊说。
那么,古镇该打造怎样的研学游线呢?
云合小院联合创始人、来自塘栖镇的90后创客施洁莹,曾探索过不少大运河研学线路。“大运河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元素,有非遗,有历史,我们会通过‘内容+体验+制作’的模式,从看、学、做等方式多维度地让孩子们沉浸式感知大运河文化所包含的内容。”
而对于团队来说,也需要深入挖掘当地文脉,在传统参观和体验的基础上,创新并形成新的课程模式,并与古镇商业空间和消费进行多元化的融合。
“通过大运河研学,深度对大运河文化进行解读和传承,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边游边学,和历史文化深度融合。”施洁莹说。
合作共赢
今年,古镇联盟“朋友圈”扩大了
去年9月第一届大运河古镇研讨会上,全国大运河沿线约40家古镇成立了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
值得惊喜的是,今天举行的第二届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上,北京通州漷县镇、永顺镇,苏州市盛泽镇、桃源镇等沿线古镇,也加入了联盟。
从最初的呼吁、召集,到如今的主动加盟,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扩容的背后,是运河沿线古镇主动寻求抱团发展的动力。
大运河北发燕赵,南抵吴越,流经8个省市。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沿岸城镇乡村星罗棋布。
过去,漕运的作用使得沿线城镇天然形成一个整体。粮食谷物、食盐、茶叶、织物、香料及各种土特产等物品,都通过运河在城市间流通。后来,这条运河水路,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曲水流觞。不少诗词佳作,由此诞生。
因此,大运河的本质就是跨区交流。它因跨区交流而建立,也是在跨区交流中不断完善、不断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
这一年来,各成员单位从历史文化遗产、产业、经济、保护、设计等多方面,探索了不少抱团发展的思路,也推动不少活动落地。
比如今年“五一”前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八省市同步举办了2023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步走。
在终点站塘栖古镇,联盟联动大运河沿线其他古镇开设了运河好物共富集市“栖”游记之共富古镇展馆,展现了北京张家湾、天津杨柳青、河北油坊、河南郡县、安徽临涣、山东南阳、江苏瓜洲和浙江前童等8个古镇的文化魅力和非遗产品。
而在跨越1800公里的“爱上大运河千年古镇行”活动中,媒体团也从塘栖古镇出发,一路北上,经过浙江嘉兴乌镇、江苏扬州、山东济宁、南阳、天津杨柳青等地,最终抵达北京通州。
通过多样的活动、研讨会,联盟成员间打破原有地域壁垒,互相推动文化沟通和交流,在大运河沿岸古镇不断引发文化激荡与争鸣。
活动中,临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也将与大运河沿线城市一起携手共进,在运河古镇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产业经济重塑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新时代下运河古镇的发展活力,推动新机遇下运河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