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投行裁员超300人,路演百场也无人下单,港股IPO下半年或回暖

发布时间:2023-08-02 08:24:35 来源:伊秀经验网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罗飞 发自香港

香港IPO市场最艰难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了。

7月最后一天,恒指终于跑上了20000点——这对于大多数在港金融圈人士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截至7月底,香港IPO市场募资额为205亿港元,前6个月募资额则为178亿港元——这远低于香港高峰期2018年时同期的504亿港元,也导致港交所IPO募资额从全球冠军跌至第六名。

这已经是香港IPO市场自2022年初以来,连续六个季度萎靡不振了。香港中环大小投行的裁员仍在继续,据腾讯新闻《潜望》不完全统计,过去大半年,香港IPO市场上的失业人数超过300人。

一位已经失业近1年但仍未找到下家的高薪投行人士告诉腾讯新闻《潜望》,过去半年已经尽全力找工作了,可依旧颗粒无收,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不多。

多位知情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以前非大项目、好项目不做的在港头部券商中金国际,今年也开始接一些募资额低于5000万美金的小型项目了。

此前,中金国际在香港IPO市占率超过50%。

“市场艰难的时候,要么努力想办法挪一挪、活下去,要么资金不足时只能关门。”艾德金融集团总裁谢尚礼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连行业老大哥高盛、中金都卷起来了,我们中小投行还有什么理由躺平?”但他同时指出,预计下半年的市场会好起来。

艾德金融集团是香港本地公司,于2015年成立,旗下有包括保荐和承销IPO在内的多牌照业务。

包括中金公司投行部执行负责人许佳、瑞银投行部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等大投行的人士也认为“曙光”会在未来的半年,香港IPO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窗口期”。港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已经有超过100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请。这些数据至少表明,不少发行人也都对于未来大半年是乐观积极的。

路演100场,都不一定有1人下单

失业,已成为过去大半年香港投行圈的日常话题。腾讯新闻《潜望》获悉,包括高盛、摩根大通以及摩根士丹利、花旗等在内的在港大投行都或多或少进行了裁员,其中最“凶”的当属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一口气裁了几十人,堪比2008年。

这几家在港的大投行机构今年在香港的裁员人数加起来远超百人。更早之前,中资和香港本地的投行团队已经裁过一轮,人数远超外资机构。腾讯新闻《潜望》暂未能获悉具体的裁员名单。

一位被裁了近一年的投行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在2022春节的时候就曾预料过,香港的投行圈会很艰难,但是并未料到自己会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该人士曾经在香港从事科技组的投行工作,在此之前,香港的科技IPO数目很多,该组成员一度成为圈内的香饽饽。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已经快一年了,他依旧没有找到新的投行工作,尽管他在此领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

正在担心失业的人也不在少数。一位在香港从事投行工作近20年的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去年的投行市场已经够差了,没想到今年更差。身边被裁员的投行人非常多,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却非常少。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先苟着”,“不管多辛苦、多少职场PUA,都得坚持”。

港交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PO挂牌39家公司,募资额178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的193亿港元旗鼓相当。但事实并非如此。

不同的信源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这些挂牌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化募资,而是通过一些“亲友团”订单加持。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就其了解,39家挂牌公司中除了未参与募资的4家企业外,剩下的35家公司中只有不超过5家公司是真正的通过市场募资获得订单,其他的或多或少是“被安排的订单”。这些“被安排的订单”除了公开配售部分外,更多集中在基石投资者认购的部分。

按照港交所的规定,准上市公司在招股时,可于询价之前确定基石投资者。基石投资者的额度统计于机构订单部分,若是发行人募资额低于100亿港元,一般此部分占新发行股份90%,散户认购部分则为10%。

这就意味着,市场不好的时候,发行人为了能够顺利发行,一般都会找基石投资者帮忙。基石认购越多,剩下部分的股票相对更好卖。更甚者,有些发行人会寻求一些熟悉的投资者帮忙认购订单,行业内称之为“亲友团”资金——港交所规定发行人及其关联人不可提供有关资金,但是对于发行人熟悉的投资人的资金倒没有特别规定。这就难免会出现所谓的“亲友团”资金。

6月上旬,周杰伦关联公司巨星传奇(6683.HK)在上市过程中,基石投资者的认购额度占国际配售的30%,并在临上市前忽然被叫停。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该公司被临时叫停延期的原因包括不限于,老股东的锁定协议未明确以及订单不足等。

上述信源告诉腾讯新闻《潜望》,市场实在是太冷了,即使有周杰伦加持,该股票也很难找到下单的人。

不同的信源对腾讯新闻《潜望》透露,此后该IPO的国际配售中大多数订单都来自非市场化的订单,即熟悉的投资者——“亲友团”。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巨星传奇置评。

前述投行人士透露称,就其今年经手的项目而言,路演100场都不一定有1人下单。他将当前赴港上市的公司比喻为“打骨折了的LV”,在市场好的时候,这些公司对投资人有些额外的要求,后者才会拿到IPO份额,类似LV的配货。可是当下的市场,尽管这些公司确实也是好公司,但即使价格打骨折,也不会有人来下单。

因此,当下香港IPO圈也流行一句话是,现在赴港上市,是考验发行人的时候了——“想要来香港募资,那发行人得有实力,在投资圈得有朋友”,即发行人得找到投资人或者有朋友愿意进行认购。

瑞银投行部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也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现在一家公司IPO之前完成100场的路演是非常普通的事情,这无形中也加大了投行人的工作量。

资本市场资金池枯竭,县级资金却涌入

市场不好了,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除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外,更为重要的是外资基金由于美国加息后回流,以及中资背景的基金因A股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整体估值普偏比香港好、加上港股气氛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而暂时退出港股市场,这直接导致现在港股市场上的可投资资金要比以前少很多。

和欧振兴看法一致的人并不在少数,包括谢尚礼等人在内都向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资金池其实已经开始枯竭。

港交所的数据显示,过去半年香港二级市场每日平均成交额998亿港元——有时候,这还不及苹果一家公司每日的成交额。

谢尚礼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很多他曾经熟悉的外资资金在过去这几年陆续减仓港股,转而投美国、印尼以及日本等市场,有些甚至直接撤掉香港的投资。现在香港市场上活跃的外资基金更多是对冲基金,长线基金的投资额度逐渐缩小。

一位曾经专项投资港股IPO的投资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2021年之后,其所在的机构就再也没投过任何香港的IPO项目了。

理由倒也简单,他认为港股市场上有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基本面很好而且估值相对较低的股票,没有必要认购新股IPO,后者明显风险要大一些。

这几乎是香港中环投资人的共识。一位过去几个月组织过几百场路演的投行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虽然基金经理们会参加IPO的路演会,但是一般都不会下单,尤其是外资基金下单更为谨慎。这些投资机构像一群沉睡的猛狮,大半年都不动一下了,仅仅是派基金经理出来嗅下市场。

所有腾讯新闻《潜望》接触到的投行人提到了另一个市场共识,即现在香港市场上,参与IPO的中资背景的资金远多过外资基金。其中一名投行人士今年经手近10个项目中,仅有一个IPO项目有外资基金参与投资。

在香港挂牌上市的IPO项目中,基石投资者也是以中资背景的资金为主。其中,地方平台的基金尤其活跃。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地方平台基金并非来自北上广深等资金雄厚的城市,而是一些沿海的中小城市为主,比如宁波政府旗下的余姚阳明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湖州市安吉县产业发展集团旗下的安吉交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国融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吉国融建设有限公司等。从统计的数据看,这些机构认购的IPO以生物医药及制造业为主。

据腾讯新闻《潜望》统计,截至7月底,17家地方国企平台基金参与了港股12个IPO公司的基石认购。其中安吉县最为积极,该县的4个国有资金平台参与了3个IPO项目,而且认购的额度颇大,比如梅斯健康(02415.HK)这个项目,该县的国有资金通过三个主体认购了发行比例的33%。

一位负责美股上市的知情人士向腾讯新闻《潜望》透露,安吉县的基金除了参与港股IPO认购外,今年还参与了部分美股IPO的认购。

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人士则对腾讯新闻《潜望》介绍,这些地方平台的基金当知晓某家公司计划赴港上市时,其所在地政府招商部门会非常快速地联系该企业,“比投行人还卷地抢项目”。该人士透露称,这些地方政府一般会提供企业上市的资金支持或税收优惠,但同时也会要求准上市公司把总部搬迁至当地,以获得相应的税收及解决当地就业。

多位投行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这些县级资金“杀进”香港资本市场,其投资逻辑到底是怎样的,暂时看不懂。

包括谢尚礼在内的多位投行高管则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过去这大半年的路演过程中,被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现在市场这么多破发的IPO项目,怎么确保投IPO可以赚到钱?”。

这个问题,现在应该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恒指跑上20000点以后,转机来了?

虽然不少资金选择暂时离开香港资本市场,但是仍然有些新的资金前来探索机会。

瑞银投行部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过去这大半年,他和团队陆续赴中东路演,除了中东的主权基金对港股市场感兴趣外,越来越多的本地家族办公室也开始关注香港的投资机会,尤其是IPO项目。

李镇国透露说,这些中东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科技、生物医药及消费领域的项目。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这些中东基金还更愿意投资那些募资额超过10亿美金的项目,折合港币78亿港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香港IPO市场今年以来募资额最多的是珍酒李渡(06979.HK),其募资额也仅有6.77亿美元,折合港币约53亿——这也并非中东基金想投的标的。其他的项目中,有19个项目的募资额集中于2~10亿港元之间。

这些相对较小募资额的项目,并不受市场欢迎,但却是某些机构“活命”的重要生意。谢尚礼所在的艾德算一个。加入艾德证券出任CEO之前,他一直在外资大投行负责IPO,有超过20年的经验。

他见过香港资本市场的多个周期。在他看来,小投行在市场冷淡期要么努力活下去,要么就只能等着关门。据腾讯新闻《潜望》不完全统计,过去这一年,香港有近50家券商选择停业。

目前,谢尚礼和团队更多聚焦于募资额在5亿港币左右的项目,一单可能仅赚50~60万港币。

谢尚礼也会推荐自己熟悉的投资人来参投这些中小型IPO项目,“只要项目质量不是太差,这些熟悉的投资人之间会互相帮忙下些订单”。

据腾讯新闻《潜望》获悉,艾德证券在巨星传奇这个项目上,为其募集了超过3000万港元的订单,相较于一个募资额5亿港元的项目来说,并不算少了。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巨星传奇置评。

谢尚礼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一年若是可以做到10-20个项目的话,就可勉强把团队养活,不至于在市场好起来之前“饿死”。不过,他也指出,随着近期港股的表现,恒指逐渐上扬,预计下半年可能要好一些。

据腾讯新闻《潜望》统计的香港IPO时间表,下半年将会有包括极兔、京东产发、京东工业等多家募资额约10亿美金的大项目。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集中在瑞银、中金等头部券商手中。过去这半年,中金在港参与的IPO项目数和募资额都排名第一,且远远超过其他机构。

因此,这些大机构对于香港IPO市场下半年的走势相对更乐观些。

中金公司投行部执行负责人许佳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短期的话,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以及更多的刺激政策出台,一定程度会带动港股市场复苏。这意味着,下半年香港可能会迎来一个IPO的窗口期。

和他一样乐观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包括李镇国以及德勤的欧振兴。他们都认为下半年美股加息可预见地见顶,港股市场交易量起来的话,外资基金回流是有可能的,这会直接带动香港IPO市场的活跃。欧振兴和德勤的IPO团队显得更乐观,一度预计香港下半年IPO募资额超1800亿港元,约为上半年的10倍。

李镇国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现在恒指在18000点至20000点徘徊,若是恒指可跑出20000点的话,二级市场活跃起来,就一定会把资金吸引至港股。这样的话,香港IPO市场随之也会热闹起来。

7月最后一天,恒指终于跑上了20000点。或许,这距离李镇国预计的“窗口期”不远了。

除了恒指活跃外,更多的香港金融圈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香港IPO市场缺一个好项目来提振市场,若是今日头条或者蚂蚁集团这样的巨无霸能够赴港上市的话,IPO市场回归指日可待。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今日头条至今暂未有任何的上市动作,尽管之前他们已经与几家头部投行有过接触。蚂蚁集团也暂时未有具体的IPO计划。

上一篇:预计10万元起售 吉利银河L6将于9月上市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